逆思维心理学 换个角度去成功 心理学训练思维心理学入门正版书籍 武汉
网站颜色:

逆思维心理学 换个角度去成功 心理学训练思维心理学入门正版书籍

  • 逆思维心理学 换个角度去成功 心理学训练思维心理学入门正版书籍
  • 商家评级:
      
  • 价    格:96
  • 商品库存: 42 件
  • 品牌:
  • 货号:5ba91bc88189
  •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ccydzy

        本商品由ccydzy提供,通过ccydzy完成交易,请放心购物

  • 书名:逆思维心理学
  • 定价:32.00元
  • 出版社名称:广东旅游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4-1
  • 作者:姚颖
  • 书名:逆思维心理学

 

编辑推荐
换一种角度去成功,带你找到生活之中的盲点,发现自身拥有的优势!
内容推荐
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需要反向思维的,因为事物的本质也许正与其表现相反。即使表里如一,为求兵行诡道、出人意料或创新,也需要从相反方向思考或寻求方法。不懂得反向思考,即使蛮力耗尽,也未必逃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掌握逆思维,你可以退为进、以寡敌众,轻松绕过障碍,成功到达终点。个中诀窍,尽在本书之中。
作者简介
姚颖,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事出版策划工作至今,同时也是心理学、成功学研究者。其语言犀利,视角独特,对事物有较强的感知力。
目录
第一篇 成功的门,用任何方式都可以打开
大多数人习惯于正向思考,仅按事物发展的客观顺序去推理分析,很少站在事情的对立面,打破常规地求异逆想,唯恐被视为“异类”“叛逆者”,结果徘徊在一道看不见的陈旧观念、僵化思维的“墙”面前,虽百思却仍不得其解。其实,成功是一扇门,它并不在乎你用什么方式去打开它,如果懂得调整思维方向,让大脑和心理来个180度大转弯,说不定那扇门就开了。
凡事都有对立面,你看哪面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60度思考,思路就会越来越宽
倒过来试试,答案可能就出来了
只有错误才会让你继续进步
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
最危险的地方还是一样危险
“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
颠倒顺序——田忌赛马的启示
越是禁止,人们尝试的欲望越强烈

第二篇 逆着看逆境,一切皆有希望
处于逆境时先要战胜什么呢?你可能会说,先要战胜环境和他人。但你错了,先要战胜的是自己。若用逆思维心理宽慰自己,提高自己的“逆商”,那么看起来是坏事的逆境,却能锻炼你的意志,给予你无尽的力量。反过来想,一切皆有希望!
将缺点逆用,变为可利用的东西
倒过来想想,挫折也许正是礼物
另一只眼看逆境
胜无常胜,而败也并非永远
把成功当定局,你离失败就不远了
敌人不在外部,而是你熟悉的自己
将自卑化为动力——我自卑,我努力
方向错了,走得越远就错得越深
生活中到处都有委曲的道理
已经坚持了这么久,不怕再试一次
失去的其实从未真正属于你
把对手当作激励你进步的“小伙伴”

第三篇 由彼观彼,而不是由已观彼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矛盾的存在,常常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习惯于从自我感受出发,只顾及自己的得失和自己的心情,这是人类的自私心理在作怪。为了消除人际间的不和谐因素,减少彼此间的矛盾,我们应该学会逆思维思考,也就是说要懂得换位思考——由彼观彼,而不是由己观彼。能够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理解至上,同时,懂得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才会有别开生面的人际关系。
转换视角,坐到对方的椅子上
多为他人着想,怎会生事端
做个“八面玲珑”的人不是坏事
若人人只图自保,世界将变得怎样
你待人冷漠如冰,别人如何待你热情如火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与人交往,“人情牌”打不得
树怕剥皮,人怕激将
你不愿意做的事,别人也不愿意做
人们通常都是被自己说服的
有缺点的人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相信人性本善,别总把人往坏处想

第四篇 职场求存,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样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职场站稳脚跟呢?如果突破常规思维的框框,有意识地运用与传统思维和习惯“背道而驰”的逆向思维方法,比如以“出奇”去达到“制胜”,以“无为”去达到“有为”,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士。
最大的罪过是你比其他人“聪明”
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
下属也能够“倒行逆施”管上司
没有抱怨的职场,不是真实的职场
努力很重要,借力更重要
工作并不是一切,不要把职场当成战场
和尚撞钟,谁说是得过且过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别迷茫,也别教条

第五篇 生意好不好,不在努力在思路
诸多人都在讲:资金、经验的不足,产品的同质化,项目的无差异化,跟风严重,竞争太激烈等问题让生意越来越难做。生意真的难做吗?生意的确难做,但如何在别人都难的时候让自己生意好做呢?关键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若是做反向的生意,结果会怎样?别忘了,做生意,就是拼智慧!当别人都朝一个方向去想事情的时候,你却从相反的方向思考出了新的办法,这样,你就和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有效地减少了竞争,达到良好的效果。
做特色鲜明的“那一个”,不做几乎相同的“那一些”
不要让规则成为左右我们的心理习惯
当99%的人看多时,市场就可能见顶
所谓机会,就是去尝试新的、没做过的事
填补市场空白,将缺点转化为卖点
打破常规的道路通向智慧宫殿
小钱是大钱的“祖宗”
只有放错的垃圾,没有寻不见的财富
不在乎等价交换,只在乎各取所需
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
别人怕露怯,我却积极寻找不足

第六篇 买和卖,就是一场心理博弈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顾客与销售人员之间总是对立的,他之间永远是一种博弈关系。销售人员越是极力推销,顾客越是不买,这顾客的逆反心理在作怪。而作为销售人员,卖出产品永远是终极目的。何才能掌握销售的主动权?本书送你一个思考的魔盒,以改变以往大多销售人员正向宣传的思路,找到一些提升销量的独特方法,真正引导你上销售逆思考之路。
说出缺点,迎接你的不一定是刀棍棒
越是标明不准偷看,人们越是想看个明白
限量版真的是为了限量吗
“量大从优”和“量小易卖”你选哪招
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越希望得到它
会用极具诱惑又略有“威胁”的宣传手段
不与客户争辩,引导客户说“是”
有点创意,别把自己混在人堆儿里
主动让步也能够给对方造成压力

 

显示部分信息

前言
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对于个人的成功而言,最可怕的就是“不思维”。何谓“不思维”?“不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思维。人是习惯的产物,爱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为方式做事。久而久之,就会限制自主思维能力,形成思维定尸干工作、想事情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固有的套路。
有个摄影师连续几天到海边拍照片,他观察到有个老渔夫每天都会费力地捕获满满一网鱼。令他费解的是,老渔夫将一网活蹦乱跳的鱼拖到岸上之后,总是把其中的大鱼扔回海里,只带走一些很小的鱼。一天,摄影师禁不住走到老渔夫跟前问道:“您为什么每次都把好不容易捕获的大鱼放生啊?要是发善心,也应该将小鱼扔回海里芽”老渔夫回答的话着实将摄影师“雷”得不轻,他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我家的锅太小了,大个的鱼根本没法下锅,所以我惭大鱼都扔回海里。”摄影师马上说:“你们可以换一口大点儿的锅啊?”老渔夫惊讶地说:“怎么可能呢?我们家的锅和灶是配套的,灶只有那么大,锅太大了怎么做饭啊?”摄影师又说:“那就重新垒一个灶,再换一口大锅。这样每天都能吃到大鱼了。”
老渔夫噘着嘴说:“我可不能这么做。这灶和锅都是我爷爷留下来的,跟你说吧,要是拆了这个灶,我都不知道怎么垒出一个新的来呢!即使有人帮我换了锅灶,我也不知道如何用这套新东西做饭,因为我爸爸当年没告诉我!”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锅灶”呢?它或许是常识,或许侍有思维,或许是他人的看法,或许是自己的胆怯。你不敢轻易换掉它,你怕找不到比它更合适的,担心自己到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你是否想过,是什么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平庸?是谁扼杀了你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什么使得你的生活如此的苍白、琐碎和贫乏?
从根本上说,正是如老渔夫那样的“不思维”导致了你的平庸。“不思维”让你变得表面化、变得雷同。或许你也曾经期望过自己与众不同,你也有过缤纷绚丽的梦想以及各种创业赚钱的想法。可是,慢慢地,你的激情被磨灭,不断地被他人、被教育、被社会同化。有句话说得好:“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可长大后都成了山寨的。”
想想看,现在的你是不是只看到人家怎么干、前人怎么做、行业的游戏规则等,而迷失了自己的套路和招数?如给你一张脂你会想到什么?写字、画画?也许除了这些,你很难再想到其他用途。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习惯性的思维很容易使人头脑僵化。
电视剧《地下交通站》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地下党派来的医生不停地让黑藤说“老鼠、老鼠、老鼠”,然后冷不丁地问“猫最怕什么”,黑藤自然不假思索地回答“老鼠”,让人忍俊不禁。
看来,习惯成自然,“不思维”一旦成了常态是相当可怕的!
“不思维”的人最爱走直线,然而生活并非几何学,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未必是直线。所以,懂得转变思维很重要,为此,我们提倡逆思维。逆思维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是对事物进行对立、颠倒、反面、逆转等多角度思考,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尸把事物的状态和特性推到反面或极限,以寻找事物中的新视点,“反其道而思之”,使思维呈现多面化,最终有利于高效解决问题。
曾看过这样一道趣味题:
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输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
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也难以找到答案。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呢?原来,把三个瓶子分别放在正三角锥的下面三个顶点上,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正三角锥的第四个顶点上,答案就出来了。
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思维啊!
有些事物的本质往往与其表象相反,即使表里如一,为求兵行诡道、出人意料或创新,也需要从反方向思考或寻求方法。在有心人眼里,逆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而在牛根生看来,“不管螺钉怎么设计,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向必定拧得开。山重水复,此路不通的时候,换换位,换换心,换换向,往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而知名公司惠普对其员工强调的职业理念是:“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我们想要成功,只盯住某一个方向前进是不行的,有时不妨回头看看,换一个角度,兴许就能化劣势为优势,如此,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当然,人生的成功不只是事业上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需要在方方面面都有幸福的体验,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让人产生挫败感。逆思维虽不是,但能时常带给我们惊喜,善用它的人,会在处处有异于常人的领悟。
著名哲学家康德生前给自己写下这样一句碑文:“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打破惯性思维,学会逆思倒想,你定会摆脱平庸,创造奇迹!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改变千万中国人思维模式的读本,中国企业家们都推崇的开窍手册!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凡事都有对立面,你看哪面呢
你知道中国律师的鼻祖是谁吗?他叫邓析,是春秋战国人。此人一生以教人诉讼和帮助别人打官司为职业,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律师”。关于他有这样一个事例:
一年夏天洪水泛滥,一富人不幸被淹死,尸体被某人捞起。死者家属闻讯赶来,想出钱赎回尸体,对方却挟尸要价,价钱高得离谱。死者家属让邓析帮忙。邓析说:“你放心等咨。那遗体如果你不去买,别人一定不会买的。”死者家属一听有道理,就回去耐心等待了。过了一段时间,得尸者见死者家属不着急赎尸,而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了,情急之下也去找邓析。邓析说:“你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死者家属只能来你这里买尸体。”得尸者觉得在理,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故事的结局虽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如果死者家属和得尸者都遵从邓析的意见一直等下去,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家属得不到尸体而伤心,得尸者得不到钱而伤财。当然,在这里邓析被认为是反面教材,我们并不提倡你效仿他。但邓析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值得你借鉴。
在上例中,邓析用逆思维心理,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矛盾中,既看到了事物矛盾对立的一面,又看到了事物发展统一的一面;既看到了积极的一面,又看到了消极的一面。若是死者家属和得尸者也知道这个方法,看到自己的利弊,能平心静气地谈谈,都退让一铂问题便可圆满解决。
世间万物,其对立面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相对,没有绝对。早在几千年前,中国《易经》八卦的阴阳理论就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对立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发表了物质相对论。我们也常说,“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没有高山显不出洼地。有有就有无,有天就有地,有甜就有苦,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邪,只不过它们具有或隐或显、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区分罢了。
但是,我们经常以“比较”的态度来看待“世界”,而且往往还只想保有自己喜欢的一面,这就是我们的通病。如果你从相对立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你的思想就会暂时处于一个不定的状态,然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种思想的“悬念”使思考能力之上的智力活跃起来,并开创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逆思维。
比如,如何防止森林大火呢?你可能会列举出无数的方法,但皆是从如何防范的角度出发的。而美国专家却想出一个与“防”相反的方法——以放火来防火。他们发现,低矮的灌木以及丛生的杂草占满了林中空隙,极易引发火灾,一旦出现火警,通道被堵塞,火势蔓延极其迅速。为此,他们实施有计划的人工放火,让灌木杂草在控制下燃烧,这样可烧出一条人工通道使林中空气流通,亦可在失火救援时能更方便一些。
这就是反常规之道而行,别人想防火,他们则放火,却取得了更好的防范 效果。
还有一个与火有关的故事:
草原上突然大火冲天,游客们被困在其中,惊慌失措。一个猎人说:“大家别慌,都听我的!”他让大家动手拔草,清出一片小空地来。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清出了一片空地。这时大火越来越近,猎人让大家站到空地的一边,自己则站在火来的一边,点燃一根火柴放在眼前的干草上,大火腾空而起。
奇迹发生了,猎人点燃的火并没有顺着风势烧过来,而是迎着那边的火燃过去。两堆火碰到一起时,火势骤然减弱,最后渐渐熄灭了。
游客们脱离险境后纷纷请教猎人原因。猎人说:“风是向咱们这儿吹的,空地上的气流是向外吹的,借着气流火把草烧完了,大火自然就灭了。”
看到了吧,对立面并非真的不相容,有时还能成为处理问题的最佳方法呢!
西方人有一个很好的关于看待事物的方法,比如在难以做出的决定时,会列出所有利弊点,综合考虑之后再做最后的判断。考虑问题总从两方面来考虑,分析完有利的一面,再分析不利的一面,这样做能最大限度地摆脱主观情感的左右和排除外界的干扰。
做任何事都是这样,不要被狭隘的想象力控制,直接去找问题的答案往往找不到最准确的那一个,相反,在它的对立面可能有着最正确的 答案。
凡事都有对立面,你看哪面呢?
智慧点读
对立面的存在,能够使你明白自己的缺点在哪儿、弱点在哪儿、破绽在哪儿、方向在哪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世纪以前,盛行着一种错误理论——“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质中存在着“燃素”,物体燃烧时,“燃素”以光和热的形式分离出来。燃素学说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可是风行了一百多年。许多著名的化学家如舍勒、卡文迪许都拥护燃素学说。
(咨询特价)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在给加热时,偶然发现了一种新的气体,蜡烛在这种气体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这正是氧气。遗憾的是,普里斯特列认为,这种气体根本不含燃素,但因蜡烛大量地释放出燃素,所以烧得更旺。他把这种气体叫作“无燃素空气”。恩格斯谈到这个问题时说,普里斯特列在“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
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过多次实验,认识到这种“无燃素空气”正是氧气,于是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这样,人们才得以弄清燃烧的本质。这也说明燃素说是错误的。
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其例。有很多常识和“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我们经常听人说,每天饮用8杯水有益健康,于是很多人不管喝下这8杯水有多难受,也坚持去喝。那么,当你喝了这些水感觉煎熬时,你是否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这么难受还要喝下8杯水呢?这常识背后有没有你没深入了解的东西呢?只要你想了,你就会发现,该说法忽视了食物中所含有的水分,只单纯计算了人体需要的水量。日常喝的果汁、牛奶等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水分需要,喝多了水反而对健康不利。
再比如,很多人认为多喝骨头汤可以补钙。事实上,众多的研究表明,骨头汤里并不含有更多的钙,虽然加醋熬制会使骨头汤中的钙有所增加,但仍然较低。
怎么,这些看似正确的小常识,居然是错的?其实并不奇怪。孔子教育我们凡事应“三思而后行”。然而常识往往不在“思”的范围内,因为某些常识已化为人们心中不可动摇的精神权威,获得了不受思维审视的“豁免权”。当你看习惯了,习以为常了,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尸觉得事物本就如此,对它的了解已烂熟于胸,无须再做调查思考。殊不知,事物总在变化,由于对变化了的情况不了解,对自己“熟知”的事情也就不熟了。
俗话说:“熟知非真知,积非可成是。”这也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导言》中所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熟知与真知是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有很大的差距。熟知只是看到了眼前事物的轮廓,而对其内涵却未加深思,因而并非是真知。常识也是如此。常识往往是各种错误、荒谬的源头,是世俗的藏身地。因此,常识不是纯粹知识。
黑格尔说过一句话:“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即对熟知事物关于真知的反思。随着研究的深入、环境的变化都能颠覆之前的理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我们的科学前辈是从没有答案或者不相信前人的答案中而发现真理的。他们遭人质疑、指责,甚至付出了鲜活的。例如,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提出血液来源于心脏而非大脑的理论却被处死,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布鲁诺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常识会把一切非常识的东西掩蔽,所以,不要把熟知当真知,更不要把常识、熟知当作全部的知识和智慧。我们要培养自己的逆思维心理,尊重常识但不迷信常识,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里反向追问并能够质疑,继承并能够批判,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颠覆惯性思维,让天翻,让地覆,让天地之间的至尊土崩瓦解,你才会在颠倒乾坤里开辟新的道路。
智慧点读
不要以为自己的经验是万能的、不可更改的,你熟知的事情可能是最荒谬的。
大智慧旅游书店热门设计联盟服务商